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
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资金缺口的问题。资金缺口问题的严重性往往取决于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程度以及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的贷款技术的优劣。在此,我们对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作一个系统比较。
(一)基于财务报表的融资(Financial statement lending)
这种融资方式取决于借款人的财务报表状况。贷款的发放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借款人具有信息完备的财务报表,最好是经信誉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二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显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种融资方式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了解借款人及其经营状况信息,以解决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种贷款需具备的要素是完善的会计准则、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较高。
(二)关系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
在关系贷款过程中,贷款人不断积累并获得关于借款人的软信息,包括当地社会环境、商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企业的社会形象及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等。一般来说,大银行发放贷款时倾向于硬信息,即正式的、明确的、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的信息,如财务报表外部评价等。而中小银行在贷款决策中更强调注重软信息,通过与企业的面对面接触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获取和积累软信息,但这种贷款人工成本很高。
(三)信用评分贷款(Credit-scored lending)
信用评分和其它量化技术被广泛用于评估贷款的信用风险。这种方法是运用统计模型和数据量化贷款的违约概率或风险。过去,信用评分贷款多用于个人消费贷款中,现在也用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这种方法依赖于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
(四)资产抵押贷款(Asset-based lending)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时,银行会寻求短期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或设备作为抵押,以借款人的抵押资产作为首要还款来源。而在其它贷款方式中,贷款人将抵押品视为第二还款来源。在资产抵押贷款中,贷款金额直接与抵押资产变现价值挂钩。抵押资产将受到贷款人的持续监控,以保证资产价值总是超过贷款本息。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的信用状况和风险不是融资的主要障碍,关注点是抵押资产的质量,因此比较适用于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此外,在持续监控抵押资产时,贷款人可获得关于借款人经营状况的信息,有助于消除贷款的道德风险(因为内部人掌握信息总是多于外部人)。这种贷款方法要求完备的商业法律环境、有效的留置权注册登记系统、破产法律保障贷款人有受偿优先权等。
(五)保理(Factoring)
保理业务是卖方向保理商(通常是银行或专业信贷机构)卖出应收账款的业务。一般来说,卖方希望在货物装运后马上获得买方的付款,而买方则希望在交付和查验货物之后再付款,付款期通常是在收货后30—90天。为了弥补这个缺口,卖方可以将应收账款(通常由商业发票代表)卖给保理商,保理商在扣除融资利息和保理费用后支付给卖方货款,然后再从买方那里收回资金,为此,保理商需承担买方违约的信用风险。保理与资产抵押贷款相比有三个显著的不同点:一是保理只涉及应收账款的融资,而资产抵押贷款还涉及到存货和设备的融资;二是在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卖给了保理商,其所有权从借款人转移到贷款人。也就是说,若借款人破产,其抵押的应收账款资产不属于待清算资产;三是保理业务是一揽子综